方寸空間 無限天地 撰文/陳美羿 - 大愛網路電台

首頁 關於大愛廣播 細數廣播歳月 方寸空間 無限天地 撰文/陳美羿
以類別搜尋
以關鍵字搜尋
細數廣播歳月
方寸空間 無限天地 撰文/陳美羿

將近三十年,她用聲音記錄慈濟歷史
家業、事業、志業圓滿兼顧
無怨無悔無求無憂,她要珍惜好「音」緣

 

一九八五年,民本電臺開播《慈濟世界》廣播節目。在那個還沒有大愛電視臺、沒有電腦網路的年代,要獲取慈濟訊息只能仰賴每個月一期的《慈濟》月刊。那一年,花蓮慈濟醫院即將竣工,還要興建醫師宿舍、添購醫療設備。因此,上人每個月要外出行腳一次,農曆月底在臺北開講《藥師經》三天,然後初
一固定到臺中。上人每到一處,就會報告建院進度,以及發心感人的故事,呼籲大家再接再厲,完成建院大業。


民本電臺廣播在林義傑和柯美玉用心製作播出下,建立了廣大的收聽群,也獲得了巨大的迴響;只可惜它是調幅網(AM),收聽範圍只限大臺北、基隆和桃園地區。

 

「如果全臺灣都能聽到,那該多好!」臺北松山區的志工洪素琴如是想。一九八六年三月十日臺中分會啟用,身為美容師的洪素琴想起姊妹淘曹惠美,她就是中廣臺灣臺播音員。


洪素琴找到曹惠美,再拜訪中廣臺灣臺的臺長方政治。方臺長和導播彭春雪見過上人詳談後,決定撥出每天早上半小時時段,傳播善的力量。

 

「我的話妳聽那麼多,寫那麼多,也說那麼多,到底妳做了多少?」上人對資深志工李惠瑩(靜淇)說:「廣播就交給妳做了,多用心啊!」


靜淇恭敬奉行;自一九八六年四月八日中廣臺灣臺開播迄今,已將近三十年了。「感恩上人,他明知我非廣電科班出身,卻願意給我機會,讓我悠遊在廣播世界;雖是方寸空間,卻是無限天地。」

 

半夜錄音,甘之如飴


當時家住中興新村、在省政府人事處任職的靜淇,下班後做好晚飯,陪先生和兩個小女兒用過餐,收拾好家務,約九點鐘就開車到臺中市的中廣錄音。三十年前沒有國道 3 號,也沒有中投公路及快速道路,她一趟路要開八十分鐘才到。


「我都利用中廣收播後才錄音;往往夜裡十一點開錄,要錄到清晨四、五點。」靜淇說:「收工後又飛奔回家做早餐,再趕去上八點的班,我可是從來不遲到的。」


「我一直對中廣的工程人員心存感恩,特別是賴坤木和賴坤地兩位。」靜淇說:「我通宵達旦地錄,他們也耐心地陪我;他們同時也是我女兒的『電臺阿伯』。」靜淇的兩個女兒當年才五、六歲,非常喜歡跟媽媽去錄音。因為中廣是一棟古色古香的日式建築,漂亮的庭園裡有大樹、有水池,還有慈祥和藹的「電臺阿伯」疼她們。


大人要開始工作了,小孩也該睡了;「電臺阿伯」會把椅子拼成小床給她們睡,或拿乾淨的睡袋,讓她們感覺像在「露營」。靜淇開始做廣播時,慈濟尚未有自己的音樂,她都向中廣借黑膠的國樂唱片。上人開示的錄音帶,除了如《地藏經》等說法外,就是打佛七或每個月委員聯誼會的講話。賴先生操作盤帶機,靜淇要根據內容講述前言和結語;在錄製過程中,她就坐在機器旁,邊聽邊錄邊剪接;因為求好心切,常常 NG 重來。


「一集三十分鐘的節目,我曾錄了三個小時才完工。」靜淇有點不好意思地說:「有時候還錄到睡著。」
太累了,靜淇睡著了;賴先生看她不動、不講話,以為她在沉思。咦?不對啊?過來一看,是「見周公」去了。賴先生不忍心叫醒她,就讓她睡一會兒,因為他們知道靜淇白天還要上班。


中廣臺灣臺每週一到週六早上六點半到七點,收聽範圍是大中區;兩個月後,中廣又提供寶島網每週日半小時調頻(FM)時段,全臺灣都可收聽得到。

 

「一年之後,中廣又免費提供臺中交通臺週一到週六每天八點半到九點的時段。」靜淇說:「做了好幾年,直到交通臺裁撤才停止。」


這麼多節目,靜淇來回奔波;她笑稱:「當時年輕,也不覺得累。」通常一個禮拜要錄個三、四次,也曾經跑過五次的。她安慰地說:「將近三十年來,我不曾開過天窗,節目也不重播。」

 

無求志工,無上享受


中廣很多工作人員都不敢相信,一個志工,奉獻時間、精神、金錢,還利用半夜來錄音,付出無所求?真正了解後,深受感動,幾乎全電臺的人都成為靜淇的會員。


「他們把我當成半個『中廣人』,之前每年尾牙也會邀我參加。」客氣的靜淇雖然不曾參加,但這分被肯定、被接受的感覺,讓她感到非常窩心、非常溫馨。

一九九二年,位於臺中民權路的臺中會所改建落成後,上人說:「要為靜淇規畫一個錄音室啊!免得她常熬夜不睡覺。」當時因為每一個空間都設計好了,沒有多餘的地方;最後只好在二樓樓梯下勉強擠出一個一坪不到的小空間,當成錄音室。


「錄音室雖然小,但是我自己操作機器、自己錄音,真是無上享受。」靜淇說:「所以我說,這裡雖只是方寸空間,卻有無限天地。」


錄音器材不斷更新、不斷進步,靜淇從龐大的盤帶進步到 CD。現在位於文心南路的臺中靜思堂,已經事先規畫了五、六坪大的錄音室,將來更會使用最先進的電腦數位錄音設備。


「等到機器全部齊全,我就會搬過去。」一路走來將近三十年,靜淇見證了廣播器材的演進,也用聲音記錄了慈濟的歷史,更在空中將上人的法音傳揚出去。

 

空中有知音,彼此好貼心


「師姑!我是聽您的廣播長大的。」歲末受證時,有新委員跑來跟靜淇打招呼:「小學時,媽媽一邊做早餐、一邊聽廣播,我們也跟著聽。」


「靜淇師姊,有一位彰化的太太,因為想不開,想要輕生;無意中聽到您的廣播,挽回一命。她好感恩喔!」有人跟她說。經常擔任司儀或講師的靜淇,也會有人跑來說:「我是廣播的聽友,今天總算見到
主持人本尊了。」


靜淇也覺得很開心,俏皮地問道:「會不會『相見不如懷念』?」有一天,一大早上市場買菜,突然聽到自己的聲音;仔細一看,原來菜攤柱子上掛了一臺收音機,正在播放《慈濟世界》。


賣菜的婦人見靜淇注意在聽,很熱情地跟她介紹這個廣播節目,叫她一定要聽。靜淇感恩的道了謝,沒有暴露「我就是製作主持人」的身分,帶著微笑離開了。


「有聽眾知道我在省政府上班,特地到中興新村來找我;省府這麼大,廳處單位這麼多,他們還是找到我了。」靜淇說:「原來他們說,要找那個做慈濟又做廣播的『靜淇居士』。」


最好笑的是,還有人寫信到臺中分會,收信人是「靜淇『法師』」。聽友這麼多,讓靜淇最感動的是一位眼睛失明的媽媽:「她從第一天開始聽到現在,二十九年多了,有時候她還會打電話給我。」


除了聽友的支持,還有廣播前輩的肯定也讓靜淇很感動。有一位非常知名的廣播人,開車時聽到《慈濟世界》,聽著聽著,便把車開到路邊停下來,仔細聽完。後來他到臺中分會找靜淇。


「那位前輩希望我能到他的電臺開節目。」受寵若驚的靜淇是一個志工,並非專業播音員,當然不可能被「挖角」;但靜淇當時表示,若是能在他的節目中開個慈濟小單元,她非常樂意提供題材。


面對忠實的聽友和前輩的賞識,靜淇既感恩又欣慰,彷彿被諸天護法祝福著、愛護著。她發願一定要越做越好,才對得起他們。

 

珍惜把握好「音」緣


廣播生涯中,靜淇也曾擔任過力霸友聯電視的《慈濟世界》閩南語主播。「每週我從臺中搭飛機到臺北,有慈濟師兄謝元凱來機場接我,直接到三重的力霸友聯錄影。」風塵僕僕,靜淇不以為累。只是,比起上電視,靜淇坦言還是「喜歡廣播」。早期資源少,現在每天都有上人的靜思晨語、志工早會開示,不但豐富而且很有時效性。


「每週一固定播出上人在早會或各場合的開示;週二空中讀書會,邀約人文推廣志工導讀上人的著作;週三志工筆記,結合《大愛醫生館》,做一個與健康有關的專題。」靜淇如數家珍:「週四是『健康灶腳廚房)』,邀請擅長烹飪的師兄師姊,應用靜思資糧教學做出好料理;週五是靜思晨語;週六人物訪談──週末大家來開講。」


其中除了擷取上人或志工的錄音之外,「空中讀書會」、「健康灶腳」和「人物訪談」都要邀訪;有的受訪者清晨才有空、有的夜裡才能來,靜淇都一一配合恭候。目前除了中廣臺灣臺外,還有臺南勝利電臺以及新竹新農電臺都由靜淇負責提供節目。


十年前,靜淇從省府退休,由於研究所主修家庭教育,應邀到慈濟大學通識中心教授生命教育和慈濟人。她每週日從臺中到花蓮,週三又從花蓮回臺中。她之前都搭飛機飛越中央山脈來回;飛機停飛後,她就搭高鐵轉北迴鐵路,奔波在臺中和花蓮之間。


「十年來每週來回臺中花蓮,而且不支領任何鐘點費及車馬費!」連上人也讚歎她不簡單。靜淇雖然要忙於教學、做節目、主持活動,家務事卻一點也不馬虎,熱騰騰的三餐溫暖家人的胃,中午還親自為先生送便當。問她這麼忙了怎麼還有時間做飯;她說,永遠記得上人說的:「要做好慈濟委員,一定要先把家庭主婦的責任做好。」靜淇還勤於筆耕。早年記錄、整理上人的講話稿歷時十餘年,除了曾在《慈濟》月
6刊開闢專欄外,還是慈濟委員第一位出書的,著有《如是我聞》、《人間園丁》二書,後者還曾獲新聞局推薦為「青少年優良課外讀物」殊榮。現在則專注在經藏結集。


生生世世續法緣


有一次,上人到臺中,靜淇偕同先生郭得明一起頂禮後,上人問郭得明:「靜淇以前常常半夜錄音,甚至夜不歸營,會不會造成你生活不方便?」郭得明恭敬地回答:「她歡喜就好。」上人回過頭來告訴靜淇:「妳要知道,先生比你有修啊!」


要感恩的人實在太多了:先生的體諒、包容;聽友的鼓勵和支持;中廣臺灣臺工作人員的指導協助;上人賜給的任務和機會。


「機緣來時,要好好珍惜把握。」靜淇深深體會:「我要做到最好,才對得起上人、
對得起聽眾;而且,這分空中法緣要生生世世延續下去。」

 

 

 

 


CopyRight @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. All rights reserved. 

版權歸財團法人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所有,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,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。


 Powered by ezb2b2c